骨科类产品主要是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医用耗材及相关手术配套工具,其中骨科耗材作为最主要的骨科产品,是指用于人体骨骼及相关软组织的替代、修复、补充及填充的一大类植入物、手术耗材的统称。
我们都知道之前的骨科耗材以“贵”闻名,在国家集中采购之前一直存在利润巨高的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骨科耗材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很高的议价能力;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中间代理商层层加码。
所以,在原本利润就很高的骨科手术过程中,将高值骨科耗材替换成普通骨科耗材在让参保人进行医保报销,这中间存在的“差价”可想而知,是有多么巨大了。
针对这种乱象,国家多次出手整治,尤其是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带量集中采购意见大大改善了这种恶劣环境,且各省市均在严格执行带量集采,骨科耗材正式告别万元时代!
今年4月中起,多地逐步公开国家组织骨科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骨科耗材是继心脏支架、人工关节国家组织的第三批高值医用耗材,尤其是国家将临床用量大、群众负担重、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纳入第三批集采范围,平均降价84%。
此次集采根据颈椎、胸腰椎手术的需要,覆盖颈椎固定融合术、胸腰椎固定融合术、椎体成形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形成14个产品系统类别。
据有关数据显示,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其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3.3万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胸腰椎微创手术,其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近4万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手术耗材,每套平均价格从2.7万元下降至1100元左右。
至此,骨科医用耗材正式告别万元时代,国家集中带量采购骨科类医用耗材已经实现了关节、创伤、脊柱三大类全覆盖,更好地满足了骨科患者的临床需求,也大幅节省了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医用耗材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