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注意、计算、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表达和应用等方面一项或多项受损,损伤程度可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
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痴呆、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精神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
目前临床上药物干预方式单一,疗效相对有限,若长期服药可能导致一系列临床并发症。这时就需要有技术干预,最常见效果最好的技术目前为经颅磁刺激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大脑皮质神经的无创性刺激技术,其作用原理在于将一个快速电流脉冲通过刺激线圈,产生强的瞬间磁场,将刺激线圈放置于人体头部位置,磁场能够以几乎没有衰减的强度穿过人体组织(头皮、头骨、脑膜、脑脊液层等),并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引起神经细胞的去极化并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损伤的物理治疗方法,广泛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其安全性和疗效已获得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支持。
在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起步较晚,产品以经颅磁刺激仪、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为主,临床主要应用于精神康复、神经康复和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市场规模逐渐增长。
经颅磁刺激仪主要应用于精神康复和神经康复,这一技术迅速地应用到神经科学的研究和临床中,特别是近10余年来在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等疾病上取得了显着的疗效,逐渐成为治疗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技术。
抑郁症
2018年我国抑郁症发病人数达到6,200万人,伴随现代社会压力加深,国内抑郁症患者预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7,050万人。而与巨大患病基数相对的是,国内抑郁症患者整体诊断率仍然较低,且以药物治疗为主。
因此,国内抑郁症治疗市场仍有较大的释放空间。与药物治疗相比,经颅磁刺激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无痛苦、不易成瘾、不会影响认知功能等优势。随着经颅磁刺激治疗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其在国内抑郁症的治疗渗透率将不断增长。
帕金森
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姿势步态障碍、情绪抑郁、吞咽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泌尿系统
与经颅磁刺激相比,盆底磁刺激发展较晚。当前,在临床上盆底磁刺激仪主要用于尿失禁、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神经源性膀胱、尿频尿急、盆底痛、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或功能障碍的治疗。
与电刺激疗法相比,盆底磁刺激具有高强度、高穿透性、非侵入性、无痛刺激等优势。盆底磁刺激通过盆底磁刺激装置,产生高能聚焦电磁场,能有效穿透空气、皮肤、脂肪、骨骼等,可覆盖全部盆底肌肉群,并对神经肌肉进行无痛刺激,患者无需更衣及内置电刺激探头,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人体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刺激和神经电生生理检查
一台设备即可实现多种刺激模式,配合药物,用于心境低落、焦虑、失眠等性症状的辅助治疗。
可应用于精神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疼痛科、儿科、睡眠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