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保局、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卫健委联合召开2023年全国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各级医保部门要聚焦骨科、血透、心内、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重点药品耗材,虚假就医、药品倒卖等重点骗保行为,加强大数据监管应用,强化部门协同,深入推进2023年专项整治工作。
医保局发布《关于报送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总结的函》,其中提到国家医保局多措并举,保住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截至2022年9月底,通过经办机构日常核查和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检查、飞行检查,全国累计追回医保基金681.7亿。
而骨科高值耗材近年来发生骗保情况频发且严重,通常有“以次充好”、“重复利用”等问题。
以次充好就是使用价格低便宜的材料而记账为价格高的材料;重复利用就是一种使用过的材料继续给病人使用并按照新材料记费。
骨科耗材价值高、利润空间大,导致骨科高值耗材骗保逐利现象较严重,医疗服务信息的不透明,也使患者无法真正知情同意。
除此之外,耗材领域违规行为的难追溯、难取证、难认定,基金监管手段的单一和薄弱也给违规行为造成可乘之机。
骨科高值耗材使用领域的违规存在常见、多发、涉案金额高、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等特点,既有管理不当、政策理解错误、未及时立项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串换收费,也有虚计费用、低值耗材按照高值耗材收费等主观故意造成的欺诈骗保。
如河南省郑州市医保局发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骨结核科一年内为患者植入459枚普通椎弓根螺钉,却按照微创型椎弓根螺钉(长尾型)进行收费,涉嫌以伪造证明材料的方式骗取医保基金支出174万元。
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骨科高值耗材欺诈骗保案,开出史上最高1.4亿元医保骗保罚单。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将加强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认识;加强联合打击力度,真正形成公安、卫健、市场、医保联合打击欺诈骗保机制;积极扩大耗材集采范围,压降耗材违规使用的利益驱动;尽快推动药品、耗材结算医保统一支付制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