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康复?
在传统观念里,患者总以为打针、输液、吃药就能把脑卒中一类的疾病给治好。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这些临床治疗只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没有办法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生活上,一个瘫痪的患者给一个家庭增加了很多负担,且患者一旦失去自理能力,后期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对患者的心理也会造成巨大的打击,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病痛是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康复的目的其实就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功能,使其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所以说患者早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康复的意义
传统的康复治疗中,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但由于受到治疗师短缺及人力的消耗等因素,以及缺乏评价训练参数和康复效果关系的客观数据,从而难以对训练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治疗方案,并且这种方式的训练效率和训练强度也难以保证。
早期床旁运动康复介入,有利于激发周围及中枢神经代偿功能,促进大脑功能重塑,通过尽早输入正常运动模式,促进运动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同时运动输出可以由感觉输入来调整,通过肢体活动可以促使相应皮层脑血流量增加,还可以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增强心脏泵血功能,这是任何药物所不能替代的。并且早期康复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远期致残率。
康复治疗提倡越早越好,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尤其是床边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的防止由于长期卧床所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挛缩、获得性虚弱、压疮等并发症。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还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烦躁的情绪,使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来增加对自己的信心,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也许你会说哪有这么夸张?但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突然有一天从一个正常人到瘫痪,无法自己进食,更不用说自己翻身,如厕,你就知道,哪怕只是自己能翻个身,能扶着栏杆从床上坐起,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早期床边康复一般都是针对在没有生命危险的前提下,需要早期在病床边进行康复的患者。(如ICU内度过危险期的患者,脑卒中、或外伤后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这类患者由于病情的因素必须卧床,暂时无法坐或站起来进行训练。这时我们会帮助或指导患者进行最基本的翻身、转移、坐位平衡等训练,另外,还会做一些基本的床边理疗,如神经肌肉电刺激及专业的吞咽治疗等。
康复这个学科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体现了早期康复对患者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尽早的开始治疗,安全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患者之所以不愿治疗,不敢治疗,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害怕。害怕摔跤,害怕疼痛是人之常情,我们怎样能够减少这种意外的发生?让患者放心大胆的开始训练呢?为了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康复训练效率,康复机器人技术逐渐应用于康复领域。
康复机器人通过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更快速和更高效地重新恢复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康复机器人治疗作用:
1.改善肌肉力量,促进脑卒中等神经损伤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
2.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骨科制动患者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畸形的发生;
3.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生,预防骨质流失,降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发生率;
4.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减轻肢体肿胀;
5.呼吸和肢体运动的协调配合,有效缓解肺通气功能减弱,呼吸肌疲劳,提高患者肺功能;
6.运动激发大脑产生内啡肱等物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失眠症状;
7.改善消化、泌尿系统功能,防止便秘,泌尿系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