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我国医疗开始大规模革新的初始,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促进区域均衡布局的相关政策接连出台,在各项政策的实施执行下,基层医疗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连续3日,国家相继出台各类政策,部署安排工作!
4月12日,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基层、应急和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2023年要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尽快拿出具体行动方案,落实“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系统性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强队伍,积极推进乡村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在会上介绍,国务院在近3个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五年规划中都作出设置“双中心”的工作安排。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已按程序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此外,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分四批批复了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双中心的设置建设工作,研究制订未来5年国家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定向流动,推动解决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部平衡的结构性矛盾。
4月14日,国家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通过上述国家层面的安排部署可以看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是2023年我国医疗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连续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医疗意见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提高县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能力。支持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或服务半径大的县(市、旗)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包含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基层医疗再次被重点提及。文件要求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临床专科和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发展急诊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学科,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鼓励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相关专科专病中心。
进一步加强基层发热诊室建设和药械、救护车辆配备。各地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参考标准,将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药物、急救车组、制氧机等配备到位,更好应对可能风险。
4月12日的电话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发热诊室建设和药械、救护车辆配备。各地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参考标准,将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药物、急救车组、制氧机等配备到位,更好应对可能风险。
在利好政策下,2023年县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将再次升温,基层医疗设备市场也将持续扩容。
此外,时隔5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内容迎来重要调整,对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应用规范的设备,积极推动由甲类改为乙类或由乙类调出目录,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难度进一步降低。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这意味着在购置相应医用设备时可免于繁复的审批程序,大型医用设备在基层市场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