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目录(2023)》)
此次《目录(2023)》的发布代表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再次改革和发展突破。
此次推出的《目录(2023)》中,管理品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整为2个,乙类由6个减少为4个。
国家卫健委指出,此次《目录(2023)》的制定原则中包含“简政放权”,对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应用规范的设备,积极推动由甲类改为乙类或由乙类调出目录。
具体来看,在《目录(2023)》中,涉及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
部分产品从甲类调整到乙类,甚至被调出,意味着监管层面的审批权下放,医疗机构配置设备的数量或将增多。
同时,随着限制放宽,大型医用设备进入医疗机构的阻力将会明显下降。对相关公司而言,会有业绩上的促进作用,对行业而言将是重大利好。
针对此次目录调整带来的市场影响,这位医疗设备经销商表示,主要影响之一是3000万元以下的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探测系统(DSA)以后不再需要审批,其市场规模将不再与相关部门的配额挂钩,这部分设备销售量或得到释放,只要医院有需求就可以采购。
《目录(2023)》明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乙类由1000万元至3000万元调增为3000万元至5000万元。
《目录(2023)》降低了部分大型医疗器械进入医疗机构的门槛,并且在兜底标准上也做了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激发相关企业创新活力,不断促进医学装备产业升级。
此次政策调整将有力支持国内头部企业创新发展,利好效应长远。